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网址登录
咨询热线:400-066-2698
爱游戏登录官网
溪山学子 最美大学生+3!点赞!
溪山学子 最美大学生+3!点赞! 时间: 2023-12-09 11:38:13 |   作者: 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

  近期,贵州省教育厅下发通知公示了贵州2023年“最美大学生”名单,经各学校推荐,专家推选,我校马清清,沈燕,张思雨同学荣获2023年全省“最美大学生”称号。

  马清清是我校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她说道:“这个称号对于我而言是一种激励,同时也在督促着我,让我今后要加倍努力,要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去完成学业,去探索科学。”

  马清清,四川汶川人,共青团员。现为贵州大学农药学专业在读博士,多次参加国际科技竞赛并获奖,团队项目《一言为“啶”——捍卫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创新药的探索与应用》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全国金奖。

  马清清的家在四川省汶川县,她也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亲历者。“地震过后,国家和社会各界都在帮助汶川重建家园,帮助汶川涅槃重生。”汶川的改变也在促使着马清清眼界的改变。“四面八方给予汶川的支持让我备受温暖,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同时我也希望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走好学术创新之路,用科技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马清清出身农村,深知幸福来之不易,因此她从小便刻苦学习,希望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考上贵州大学之后,她努力学习、潜心科研,在校长宋宝安院士的指导下,她参与了团队项目《一言为“啶”——捍卫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创新药的探索与应用》并荣获“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将项目成果推广到10多个省区。“这次获奖是对我们团队研发成果的一个肯定,我们也希望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社会、回报社会,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马清清笑着说。

  “异唑虫嘧啶”是国内最有效的稻飞虱防治创新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异唑虫嘧啶”的研发过程中,导师宋宝安院士对马清清的影响很大,“宋宝安院士是我们这次研发团队的核心,他带领我们设计、研发,进行各种生理生化测试,还包括成果落地转化及深入田间测试。在他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大部分的实验测试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马清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做实验,作为一名科研人,她清楚科研人面临的潜在实验安全风险,怎样通过技术方法将实验风险降到最低成为了她攻关的新目标。

  马清清作为主要负责人联合小组成员历时两年研发了《智能物联网实验室安全监测系统》,在实验室烟火与可燃气体的智能化监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个系统平台大多数都用在对实验室常见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在线监测和预警,最大限度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提升实验室安全防范质量。”马清清说。

  在系统研发过程中,马清清在老师的鼓励下,和小组成员经过数百次实地踏勘,反复采集数据1000多次,60多次调试,历时300天,终于成功研发了这款监测系统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剩下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实验室。”马清清回忆道。目前,该系统运行稳定成熟,在实验室安全预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已为多个省市的科研单位提供实验室安全监测预警服务。

  《智能物联网实验室安全监测系统》研发成功后,马清清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为了推广成果,她成立了公司,将一代产品推广到安徽、上海、贵州等地10余家单位。实现了从学生到企业负责人的转变,在她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她依旧选择迎难而上,“若遇到困难就退缩,那这道坎就再也迈不过去了,我们做科研,必须坚守越挫越勇,百折不挠的信念。” 马清清说。

  从四川到贵州,从学生到企业负责人,马清清一直坚守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汲取养分,让自己不断成长。“贵州大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自我提升的机会,我们要脚踏实地做科研,也要灵活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多方面提高个人,实现自我成长。”

  十五年前的马清清从废墟中被救出,十五年后,她扫去身上的“灰尘”,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坚持用自己的所学回报社会,创造价值!她说“持之以恒的态度可以创造无限可能”。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停下前进的步伐,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你在落后;踏实,细心,耐心,一直是我学习和工作的准则,”沈燕是获得“最美大学生”称号中年龄最小的贵大学子。踏实、细心、耐心,这6个字是她凭借自身努力换来的“财富”,更是她在贵州大学学有所长,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体现。

  沈燕,女,汉族,共青团员,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2022级中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三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国赛特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省赛金奖(高教主赛道冠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学院二区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发表论文(IF=7.2)。

  沈燕与化学的结缘,源自初中化学课上的一场小实验,那是她第一次亲眼看到神奇的化学反应:熄灭的木条在空气中只有点点火星,在氧气中则可以燃烧起来。那一株株跳跃着的小火苗,不仅点燃了熄灭的木条,更点燃了沈燕内心对化学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化学是一门充满哲理的学科,也是一门奇妙而又浪漫的学科。”带着这样的憧憬,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沈燕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化学相关的化工专业。

  进入大学后,沈燕埋下的化学种子很快就萌发了。她迅速在化工专业研究方向上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主动联系专业领域的导师,在实验室里开展实验项目的研究,“有目标和意义的青春是值得奋斗的。”沈燕说。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且新奇的科研思路,再高超的技术,再灵活的头脑也无法落到实处。在大量阅读书籍文献后,沈燕发现国内在电催化剂的开发方面存在成本比较高、产率较低的问题,开发能够替代贵金属族优异性能的廉价、丰富、高效、高度环保的电催化剂至关重要。

  “但是要取代贵金属作为电催化剂,最好进行一些表面改性及结构和组成优化,以增加反应的活性位点数,可这会导致低过电位,加速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电荷转移,并提高所需环境中的稳定性。”沈燕说,“因此选择正真适合的制备方法和合成程序对材料的催化活性起着关键作用。”

  在摸索过程中,沈燕不断地进行构思、假设和验证,又不停地推翻自己的设想。她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不论做什么样的事情,让身体与思维一直围绕自己的专业处于激活状态,才能透过外在弄清本质。”多看交叉学科的杂志,多实验、多动手,这是沈燕学习实践的秘诀。

  灵感迸发只是迈出了科研中关键的一小步,距离最终一篇论文的落地还有许多困难。起初,实验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有关催化剂的研究实验中,实验结果总是与设想大相径庭。“电极材料表面积细微的差异会导致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及传质距离的变化。”一次次的失败,使沈燕信心受挫。

  “我不明白是自己在实验操作上不够严谨,还是实验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命题。但是,放弃这两个字从来就没在我心中出现。”她说,“只有稳扎稳打,从实验本质出发,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这次的教训,找寻新的方向,才能将成功收入囊中。”带着这样的心态,她终于在科研上闯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她的论文被省级化工类期刊接收,并以独立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学院二区期刊发表论文。

  在科研上取得一定成果后,沈燕选择登上竞赛的舞台,让自己的创意被更多人看到。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与分秒必争的态度使沈燕及其团队获得了3项国家级竞赛奖项。“在各大赛事的备战中,我学会了如何以正确的态度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采用不一样的方式对题目进行拆分、模拟、尝试、思考,即使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也能从中获取很多经验。”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同时我也并不聪明。但是一步一个脚印,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总能收获成绩。”对于未来,沈燕充满期待,她希望可以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失败是常见的,牢记失败的教训,才可以获得成功。永远别放弃学习,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这句话送给我自己,也送给每一个在科研路上的同学。”

  “在大学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吸引着我。我能够去参加了,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张思雨在谈起大学生活时说。大学期间,张思雨认真投入专业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并参与多个科研竞赛项目,用专业技能点亮创新创业的成长之路。同时,她积极投身多项志愿服务,多次参加“返家乡”“三下乡”社会实践。

  张思雨,女,党员,甘肃陇南人,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现任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校双创青年突击队部长等。曾获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十佳学生干部、志愿服务之星等荣誉称号和奖项累计三十余项。以第一负责人身份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一等奖,以主要负责人身份获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

  问起张思雨为何选择文化产业管理这个专业,她回答道:“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本身是一个很外向的人,也很喜欢文旅方面的内容,所以这个专业跟我的兴趣性格都挺符合的。”

  在学习中,张思雨为了可以充分的利用好时间,会把每件事情分类做处理,“我觉得良好的时间管理方式和对事情进行优先级排序很重要,合理的安排才能做到不慌不乱,这是我的一个学习方法。”

  张思雨也意识到只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足的,实践运用能力也十分重要。因此,张思雨充分的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实践实习,并把在这期间形成的调研方案转化为挑战杯参赛项目,同时还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书籍的编写。

  “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应用中获得反馈,又反过来补充理论知识,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张思雨说。

  “我爷爷是一名老党员,受到他的影响,我一直把成为一名合格的员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太‘酷’了,我真的很佩服他。”张思雨说。

  张思雨印象中的爷爷是一个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的人。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张思雨热衷于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学生工作方面,她在不相同的领域身兼数职。张思雨说:“我希望能为同学服务,这个想法也一直在推动着我进步。”

  张思雨对之前去易地扶贫搬迁点进行实践活动的经历记忆犹新。在那里,张思雨和同伴们给当地小朋友们上课、讲故事、做游戏,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时,张思雨收到了许多小朋友送的感谢信,这让她深受感动,也影响着她未来的选择。

  张思雨说:“对我来说,能帮助到别人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别人给予我正向反馈时,会让我感觉自己是一个很‘酷’的人,这是一种很棒的体验。”毕业后,张思雨将加入贵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到基层去,到农村去,继续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做自己的品牌,通过创业达成我的人生目标,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张思雨说。因此,张思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科研项目竞赛并担任负责人。“参加科研竞赛能够帮我多积累一些经验。”

  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她以第一负责人的身份申报和参与了五个项目。校赛前夜,张思雨负责的其中一个项目出现了问题是需要大改,但同时她还需要兼顾其他项目的答辩准备。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张思雨临危不乱,立马组织小组成员做修改,自己则又连夜准备答辩内容。最后,张思雨负责的项目收获了省赛三等奖一项,校赛一等奖三项的好成绩,“我当时压力挺大的,但是想着这都是大家的心血,一定不可以放弃,或许我们再努努力结果就会不一样。”

  “我很享受参加竞赛的过程,一群人为了同一件事情而努力,这种感觉很‘酷’。”这一路走来,张思雨以青春姿态逐梦未来,她步伐坚定、阳光自信。“我希望去寻找到属于我自己的节奏,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张思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