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网址登录
咨询热线:400-066-2698
论文期刊
应力检测消除
使用先进工艺、技术、材料等对旧件做修复或升级改造ensp;再制造:老旧设备重获新生之道
使用先进工艺、技术、材料等对旧件做修复或升级改造ensp;再制造:老旧设备重获新生之道 时间: 2024-06-05 23:26:37 |   作者: 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

  一台濒临报废的机电设施,在经历拆解、清洗、检测、增材制造、机械加工、装配、测试等一系列工序后,能够焕发新生,以更高效能重新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种将机电设施从报废边缘“拯救”至生产线上的技术,便是再制造技术。

  根据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再制造是指使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对旧件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再制造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再制造产品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节能、环保等强制性标准要求。

  那么,再制造是否已成为制造业的新赛道,其面临哪些困境,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行业专家和从业人员。

  再制造不是简单的修理和翻新。“我国再制造产业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一定要达到或超过原型新品。”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绿色发展处处长吴刚表示,国家严格把控再制造产品的品质衡量准则,是为了消除行业和用户对再制造产品的疑虑,确保大家对再制造产品有清晰统一的认知。

  再制造的核心技术,如激光熔覆技术和堆焊技术,虽然属于表面处理,但其功能远非简单修补所能比拟。例如,汽轮机转动轴上的叶片经过长时间运转后,表面磨损或缺失影响使用效率。再制造技术通过为产品表面增加金属元素,不仅能增强产品强度、韧性和抵抗腐蚀能力,还能明显提升其性能。

  在我国,再制造不仅限于修复,还包括升级改造。吴刚指出,以盾构机为例,从某工程退役的直径为6米的盾构机,可能要根据下一个工程的需求将直径扩展至89米。此时,再制造技术便能充分的发挥优势,通过扩径实现对原有盾构机的升级改造。

  目前,我国的再制造产业涵盖工程机械、机床工具、汽车、重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内燃机、电工电器、农业机械、机械基础件、文化办公设备等领域。在再制造行业,既有致力于阀门、汽车零部件和文化办公设备等生产的企业,也有专注于燃气轮机、航空器等高端装备制造的机构。

  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再制造试点单位,走在再制造行业前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宏升表示,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

  韩宏升认为,发展再制造产业的最大意义在于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减少浪费。公司的发展历史也证明了再制造产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公司发展18年来,从最初只有8名工人的小作坊式公司发展成总资产超3亿元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为国家节约42万吨金属资源,节约58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0万吨。

  吴刚认为,尽管制造业的新赛道众多,但再制造作为制造业的一个新赛道,其节约世界资源和减少相关成本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且可能是保持永久持续发展的一条赛道。

  吴刚指出,当前我国再制造产业的产值规模尚不足2000亿元,与巨大的机电商品市场存量和再制造产品需求量相比差距明显,发展尚不充分。此外,再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数量不多。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为例,即便该领域在中国发展已相对成熟,通过再制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也仅66家。

  韩宏升介绍,再制造产业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的特点。当前,我国再制造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对这些企业来说,吸引技能型人才以推动技术创新是一大挑战。尽管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通过“安家式”“共建式”等方式不断引进人才,并与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了河北省机电设备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但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韩宏升呼吁国家在资质维护成本减负和碳交易配额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再制造中小型企业更多政策支持,让企业能够留有更多资金来吸引人才攻克技术难题。

  吴刚强调,社会对再制造产业缺乏全方面了解,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存在疑虑。例如,在汽车维修领域,即使再制造产品性能已达到甚至超过原型新品标准,并在价格上更具优势,车主也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原厂的新品而非再制造产品。因此,他认为提高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与信心至关重要。

  吴刚指出,当前再制造产品的认定主要依赖政府行政手段,如工信部已公布10批再制造产品目录。然而,随市场发展和行业规模扩大,未来,再制造产品的认定或将逐步转向市场认证模式。

  此外,再制造行业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和体系,仅依靠少数行业组织通过有限的数据样本做测算,导致最终数据难以准确反映行业产值变化、企业增减等发展动态。这不仅影响有关部门对行业动态的精确掌握,也制约了政策制定的精准性,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高速发展。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再制造行业的发展。从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到2024年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强调深入推动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航空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这些政策为再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韩宏升预计,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的双重驱动下,再制造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地发展阶段。

  吴刚表示,当前我国正积极向中亚、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区拓展出口市场。在出口策略上,除了推广高端先进工业装备外,也会适当推广经济适用的再制造产品。因此,他预计再制造行业将继续保持年均15%的强劲增长态势,展现出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发展潜力。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