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网址登录
咨询热线:400-066-2698
论文期刊
应力检测消除
振华新材: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振华新材: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时间: 2024-03-06 01:16:46 |   作者: 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代码:688707 公司简称:振华新材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第一节重要提示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重大风险提示本公司已在本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相关风险,详情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部分的相关内容。

  3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5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是√否 7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元(含税)。

  本次利润分配金额占2022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2,212,078.26元的24.37%。

  在本报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尚需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8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适用√不适用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公司股票简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振华新材688707 /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适用√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信息公开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姓名王敬俞丝丝办公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高跨路1号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高跨路1号电线 电子信箱 2报告期公司主体业务简介(一)主体业务、基本的产品或服务情况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提供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领域产品所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报告期内公司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报告期内累计出货数十吨,市场应用推广进展顺利,与国内头部电芯客户达成了全面深度的合作关系。

  (二)主要经营模式①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碳酸锂及氢氧化锂等。

  若根据客户年度采购计划及市场趋势判断客户未来预计有较大订单需求,为减小未来生产压力并有效利用产能,公司也将实行备货生产。

  ③销售模式企业主要采取直销模式,下游客户多为国内大型知名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生产企业,经过长期的合作已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销售过程最重要的包含获取样本需求、技术交流、各阶段样品认证、签订合约、交付、回款等环节;各阶段样品认证包含实验室级、产线级等不同级别样品的生产、交付、评估、客户认证、改善、规格书/图纸签订等过程,以确定保证产品从性能到批量质量稳定性全过程实现用户需求。

  认证阶段结束后,公司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进行批量生产,同时跟踪货物的交付、货款的回收等。

  若客户针对已认证产品提出进一步需求,则公司直接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进行批量生产。

  (三)所处行业情况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①行业发展阶段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持续迅速增加,动力电池行业欣欣向荣,带动正极材料行业规模快速提升。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同比增长148.5%。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2022年中国锂电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190万吨,同比增长68%,其中三元材料出货量64万吨,同比增长47%。

  2017年至2022年,我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持续增长,我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复合增长率达43.28%。

  ②行业基本特点现阶段正极材料行业存在如下基本特点:A.当前动力电池主流技术路线以磷酸铁锂和三元正极材料为主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

  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为110.4GWh,占总装车量的37.5%,累计同比增长48.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为183.8GWh,占总装车量的62.4%,累计同比增长130.2%。

  三元正极材料和磷酸铁锂作为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年不论是从产量、销量、装车量的角度来看,均呈现蒸蒸日上态势。

  在新能源市场的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供需失衡,锂盐等原材料价格大大波动,以上海有色网的电池级碳酸锂报价为例,2022年年初含税价格不到30万,2022年11月含税价格最高接近60万。

  C.竞争较为激烈,头部企业份额相差不大根据高工锂电及鑫椤锂电统计数据,2018-2022年国内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市占率CR5分别为48%/50%/52%/55%/61%,年均提升约2-3个百分点。

  相较于其他锂电材料,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头部企业市占率差别较小,并未拉开较大差距,根本原因有:第一,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准入门槛高,新进入者少;第二,头部三元材料企业各有优势,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

  D.正极材料厂商纷纷扩产,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各路力量以及资金对正极材料行业的关注,正极材料厂商纷纷扩产,对于产品严重同质化的细致划分领域,由于技术门槛降低,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③主要技术门槛A.行业规范壁垒2021年12月10日,工信部正式对外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并于2021年12月20日起施行,对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工艺先进性、质量检验、智能制造能力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同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严格规范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能力,鼓励企业打造绿色制造产业链。

  B.品质认证壁垒因为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对动力电池各项核心性能及安全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基于产品稳定性及安全性角度考虑,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对于正极材料产品的认证测试程序更复杂,不但有必要进行长期产品性能测试,还需要对制造商的综合供货能力进行详细评估,整体认证周期时间一般在1-2年左右。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动力电池厂商与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粘性较强,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一旦进入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后正常情况下不会轻易被更换。

  C.工艺技术壁垒三元正极材料的工艺技术复杂,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严格,研发难度大、周期长,工艺技术经验重要,国内各大厂商均已形成了自己的工艺技术,如原材料选择、各类材料比例、辅助材料应用以及生产的基本工艺等均需要多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

  工艺技术壁垒不仅指较高的研发技术门槛,还包括更精细的生产管理以及更低成本大规模量产的水平。

  从技术角度,三元正极材料大致上可以分为一次颗粒大单晶技术体系及二次颗粒团聚体技术体系,不同技术路线的厂商在烧结次数、烧结窑炉设计、温度控制、掺杂包覆元素等生产的基本工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自有的工艺技术壁垒。

  从行业发展来看,以性价比为诉求的低钴/无钴NCM三元材料、以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为诉求的高镍NCM三元材料均为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

  鉴于钴资源稀缺,价格高且波动大,因此去钴化是当前主要流行趋势,低钴/无钴材料的开发,包括前驱体选用、烧结工艺、掺杂及包覆技术选不一样决定材料性价比及综合竞争力差异。

  相较于常规三元材料,生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壁垒更高,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不仅需要掺杂包覆等技术改性,还需要在氧气气氛下煅烧,对于生产环境的湿度控制、设备的耐腐蚀和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D.生产规模及资金壁垒大型三元材料生产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运营方面具有规模优势。

  同时,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主流动力电池厂商对于正极材料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数量、时效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小企业进入锂电池企业合格供应商体系难度较大。

  三元材料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三元材料对于生产环境及生产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新建产线需要大额资金投入。

  此外,三元材料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中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较高,日常经营活动需要大量流动资金。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动情况公司2009年在国内外较早完成镍钴锰酸锂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研发及生产。

  经多年的研发及培育,目前公司已实现涵盖中镍、中高镍、高镍及超高镍全系列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的产业化生产及销售,也是钴酸锂、复合三元等多品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

  目前,公司已掌握一次颗粒大单晶镍钴锰三元材料合成技术、大单晶无钴层状结构镍锰二元材料合成技术、高电压钴酸锂材料合成技术、多晶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合成技术、尖晶石结构复合改性材料合成技术、正极材料掺杂技术、正极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中高镍低钴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合成技术、高镍一次颗粒大单晶材料合成技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合成技术等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根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2022年公司三元材料产量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7%;2022年公司大单晶三元材料产量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三,对应产量占比为17%。

  2022年公司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应用推广进展顺利,与国内头部电芯客户达成了全面深度的合作伙伴关系,累计出货数十吨。

  随着公司在高镍及超高镍一次颗粒大单晶三元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新产品研究开发及应用的逐渐完备,公司将在行业内长期保持较强竞争力。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的新趋势(1)政策支持,消费信心逐步恢复,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得到一定效果拉动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市场的重要拉动力,是国家稳工业的重点行业,因此国家层面为了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配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实施新能源汽车领跑强基工程。

  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发力见效,汽车消费将持续回稳复苏,动力电池市场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2)三元正极材料高镍化趋势确定在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充电焦虑背景下,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的提升主要从电化学性能升级以及物理层面系统结构创新两方面着手。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2022年中国三元材料出货结构中,8系及以上高镍三元材料占比上升至第一,占比超40%。

  此外,海外市场主要是采用高镍材料,国内部分企业加大海外供应以及出口增加,也带动了高镍材料出货量增加。

  8系及以上高镍三元材料在性能充分提升的同时,其制备技术门槛高,市场准入门槛高,在未来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8系及以上高镍三元材料研发、生产制备能力对正极材料厂商的发展存在重要影响。

  (3)三元正极材料未来将仍然是主流技术路线之一对于下游市场而言,正极材料的性价比是技术路线选择的重要衡量因素之一。

  自2021年开始,磷酸铁锂装机量超过三元正极材料,根本原因是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突破、以及镍钴涨价导致三元正极材料成本上升。

  由于三元正极材料的高镍化趋势确定,以及消费电子市场空间存在限制,钴金属需求降低;在镍方面,随着新增产能的持续释放,供给持续增加,因此预计钴价和镍价价格将趋于平稳,预计后续8系及以上高镍三元材料将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三元正极材料,特别是8系及以上高镍三元未来将是动力电池主流技术路线)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持续提升趋势电动汽车的普及,与之相伴不可回避的就是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理。

  废旧动力电池在经过梯次利用后,剩下部分由于含有贵重金属,可回收重复利用。

  在对于新能源汽车呼声一直很高的欧洲市场,对锂、镍、钴等主要金属的回收率设定了具体目标与实施路径,通过立法规范引导市场发展。

  我国《“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是重点行动领域之一。

  因此,发展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产业,减少贵重金属的流失,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重要趋势。

  (5)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供应链脆弱,对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新能源行业在蒸蒸日上的同时,锂离子电池中主要原材料锂盐因供需失衡,价格在短期内易出现剧烈波动,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

  随着我国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上游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渗透率不断的提高所带来的巨大锂资源需求,尽管锂矿端与冶炼端均持续增加资本投入,但由于国内锂矿禀赋相对不足,整体看来未来增量较为有限,脆弱的供应链引发了对新能源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担忧。

  (6)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加速,市场应用推广进展顺利在新能源行业在蒸蒸日上的同时,锂离子电池部分原材料因供需失衡,对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钠离子电池具有明显优于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很适合全天候、全地域电动汽车市场需求。

  最关键的是,相较于锂元素,钠元素具有更丰富的储量、更低廉的价格,钠离子电池原材料供应链稳定。

  2022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加强钠离子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的研发。

  从行业实践来看,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行业头部企业,也正在布局成本更具优势、电化学性能更稳定的钠离子电池。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2022年2021年本年比上年增减(%) 2020年总资产1,107,174.05695,218.6159.26425,605.7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08,889.76292,741.9239.68127,961.29 营业收入1,393,559.36551,490.04152.69103,650.2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221.2141,257.92208.36 -16,954.6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4,747.4040,299.69209.55 -19,421.0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5,671.419,581.381,107.25 -19,094.0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6.3621.74增加14.62个百分点-12.43 基本每股盈利(元/股) 2.87221.1178156.95 -0.510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2.87221.1178156.95 -0.5104 研发投入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 1.802.71减少0.91个百分点6.27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单位:万元币种:人民币第一季度(1-3月份) 第二季度(4-6月份) 第三季度(7-9月份) 第四季度(10-12月份) 营业收入257,908.01286,109.65446,387.92403,153.7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243.9932,362.0334,003.7226,611.4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3,833.9331,783.9533,458.1825,671.3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176.0224,408.759,076.7391,361.95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适用 √不适用 4股东情况4.1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单位:股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5,749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户) 17,200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户) 0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0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 0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股东名称(全称) 报告期内增减期末持股数量比例(%) 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包含转融通借出股份的限售股份数量质押、标记或冻结情况股东性质股份状态数量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0125,380,00028.31125,380,000125,380,000无国有法人中电金投控股有限公司028,786,8126.528,786,81228,786,812无国有法人舟山鑫天瑜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1,990,00023,130,0005.22023,130,000无境内非国有法人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互助基金企业(有限合伙) -7,817,94715,967,6533.6015,967,653无境内非国有法人深圳鑫天瑜六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699,5009,300,5002.109,300,500无境内非国有法人泰州鑫泰润信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1,658,7938,341,2071.8808,341,207无境内非国有法人董侠07,800,0001.7607,800,000无境内自然人中信建投振华新材科创板战略配售集合资产管理计划-4,088,1986,985,1721.5806,985,172无其他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8,4006,548,1991.4806,548,199无境内非国有法人向黔新05,600,0001.2605,600,000无境内自然人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1.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控制股权的人;2.中电金投控股有限公司及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的企业;3.舟山鑫天瑜成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深圳鑫天瑜六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普通合伙人均为深圳前海鑫天瑜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为受同一主体控制的两家合伙企业,构成一致行动人;4.公司未知上述另外的股东是否有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适用√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适用√不适用4.2公司与控制股权的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适用 □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适用 □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适用√不适用第三节重要事项1公司应该依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请参见本年度报告中“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